ls乱码都不乱码| 时政微观察丨“百闻不如一见”

来源:新华网 | 2024-03-19 00:01:14
新华网 | 2024-03-19 00:01:14
ls乱码都不乱码
正在加载

L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命令行工具,用于列出目录和文件的内容。对于那些熟悉命令行操作的用户来说,LS几乎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。然而,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乱码问题,让人不知所措。但事实上,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技巧,LS乱码并不会成为我们的困扰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解决LS乱码的问题,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个实用工具。

一、设置正确的字符编码

为了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,LS默认使用的字符编码可能与我们的终端设置不一致,导致乱码问题的出现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设置正确的字符编码。在Linux系统中,我们可以使用locale命令来设置终端的本地化环境变量。比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设置终端为UTF-8编码:

```shell
$ export LC_ALL=en_US.UTF-8
```

这样,LS命令就可以正确地显示中文等非ASCII字符了。类似地,在Windows系统下,我们可以使用chcp命令来修改终端的代码页。例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设置终端为UTF-8编码:

```shell
> chcp 65001
```

通过设置正确的字符编码,我们可以避免LS乱码问题的发生。

二、使用适当的参数

除了设置字符编码,合理地使用LS命令的参数也可以解决乱码问题。在Linux系统中,我们可以使用-l参数来以长格式显示文件和目录,并添加--show-control-chars参数来显示控制字符。例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:

```shell
$ ls -l --show-control-chars
```

这样,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文件和目录的名称,从而避免乱码问题。类似地,在Windows系统下,我们可以使用dir命令的/w参数来以宽格式显示文件和目录。例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:

```shell
> dir /w
```

通过使用适当的参数,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LS命令的输出,避免乱码问题的发生。

三、检查文件的编码格式

有时候,LS乱码问题可能是由于文件本身的编码格式不正确所致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需要查看文件的编码格式,并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转换。对于文本文件,我们可以使用file命令来查看文件的编码格式。例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查看test.txt文件的编码格式:

```shell
$ file test.txt
```

如果文件的编码格式不正确,我们可以使用iconv或者recode等工具来进行转换。例如,我们可以运行以下命令将test.txt文件从GBK编码转换为UTF-8编码:

```shell
$ iconv -f gbk -t utf-8 test.txt > test_utf8.txt
```

通过检查文件的编码格式,我们可以找到LS乱码问题的根源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。

综上所述,LS乱码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正确的字符编码、使用适当的参数以及检查文件的编码格式来解决这个问题。掌握了这些技巧,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LS命令,提高命令行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。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,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使用LS这个实用工具。

  最近,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的又一批学生,正兴奋地为4月的“中国之行”做着准备。

  这所学校已经有不少同学到访过中国。一个多月前,他们在北京登长城、访故宫;在上海豫园体验中国传统技艺,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中国学生共同参加机器人和舞龙体验活动。

  和朋友们聊起自己的“中国之行”,中学生斯通金兴奋地分享说:“中国有很多很酷的地方。我们同中国小伙伴聊生活、聊春节、聊美食。”让斯通金最动心的还是中华文化,她和一名同班同学都萌生了到中国学习的念头。

  这是中美民间友好往来的青春缩影,也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。

  一年前的3月15日,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。全球文明倡议倡导的是坚持文明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、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。

 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。只有在互动和交流中,文明的价值才能得以更好体现。

  2023年11月,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,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表示,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。

  今年1月24日至30日,该项目第一批来华的美国青少年、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,到北京、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了交流访问。

  马斯卡廷学生瓦耶早早就做好了“功课”,来中国之前他就下载了微信,“我听说中国人广泛使用这个社交软件,我也留下了中国朋友的联系方式”。 这次的中国之行,让瓦耶和他的同学感受到,美中两国青年的相同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。

  “此前印象中,美国学生比我们外向一些,但实际接触下来,才发现他们也是性格各异,希望他们回去之后能把这段经历分享给朋友。”和马斯卡廷中学的同龄人一起参加活动,也给上海初三学生谢天翼带来了新的感受。

  “我们到中国了!”“超级开心!”即将结束访华前,马斯卡廷中学的孩子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,表达来到中国的喜悦心情,还分享了此行的见闻和感受。

  不久,他们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。在复信中,习近平主席用“百闻不如一见”鼓励孩子们,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朋友来华交流学习,亲身感受一个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。

  中美两国学生友好往来的故事,体现出深化人文交流是消除隔阂和误解、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,也是一座通往文明互鉴的桥梁。

  2014年4月,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,以“茶酒”妙喻文明的多彩共生——

  “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,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、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。但是,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,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,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。”

  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,全球文明倡议倡导“和而不同、美美与共” 的文明观,超越西方“文明优劣论”“文明冲突论”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。这一倡议捍卫了文明平等的观点,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,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。

  一年来,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诉求,推动并引领文明包容共存的前进方向。

  举办成都大运会、杭州亚运会等,持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,在乌兹别克斯坦、柬埔寨等国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……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。

  当前,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,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。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、互学互鉴,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、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。

 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:“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,不同文明包容共存、交流互鉴,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

  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,在当下越发彰显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。

  监制丨耿志民

  制片人丨兴来

  主编丨宁黎黎

  执笔丨程昱

  视觉丨江雨航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【编辑:唐炜妮】

10yue15rizhi17ri,zhonggongzhongyangzhengzhijuweiyuan、guowuyuanfuzongliliuguozhongdaoyunnan、sichuantiaoyannongyenongcungongzuo。10yue13ri,liuguozhongchuxilequanguoxuexiyunyong“qianwangongcheng”jingyanxianchangtuijinhui。1(1)0月(yue)1(1)5(5)日(ri)至(zhi)1(1)7(7)日(ri),(,)中(zhong)共(gong)中(zhong)央(yang)政(zheng)治(zhi)局(ju)委(wei)员(yuan)、(、)国(guo)务(wu)院(yuan)副(fu)总(zong)理(li)刘(liu)国(guo)中(zhong)到(dao)云(yun)南(nan)、(、)四(si)川(chuan)调(tiao)研(yan)农(nong)业(ye)农(nong)村(cun)工(gong)作(zuo)。(。)1(1)0月(yue)1(1)3(3)日(ri),(,)刘(liu)国(guo)中(zhong)出(chu)席(xi)了(le)全(quan)国(guo)学(xue)习(xi)运(yun)用(yong)“(“)千(qian)万(wan)工(gong)程(cheng)”(”)经(jing)验(yan)现(xian)场(chang)推(tui)进(jin)会(hui)。(。)

编辑:苏璇 责任编辑:刘亮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返回顶部
最新推荐
正在阅读:ls乱码都不乱码 时政微观察丨“百闻不如一见”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手机看
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
A- A+